
成果簡介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船是在零下163攝氏度低溫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建造難度很大,被稱為造船界的“明珠”。2008年我國制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氣(LNG)船“大鵬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船長292米、寬43.35米、型深26.25米,裝載量為14.7萬立方米,時速19.5節,船上各種部件能實現40年抗疲勞工作,躋身全球“長壽”巨輪行列。“大鵬昊”由招商局集團、中遠集團和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等投資方共同投資,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承建。 歷史背景 伴隨國際油價上漲和環保壓力的加大,天然氣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受到世界各國青睞。根據中國的能源戰略,從國外進口天然氣是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狀態的重要途徑。2006年6月,中國第一個液化天然氣項目在深圳投產,中國就此開啟了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歷史進程。我國從國外遠距離、大批量進口天然氣,主要還得通過海運,因此,液化天然氣船(LNG船)作為天然氣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和重大裝備,直接關系到我國能源規劃的順利實施。 創新歷程 中國進軍LNG船運輸船市場相對較晩,技術研究也較晚,但發展迅速。中國LNG運輸船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萌芽期(1985年—1997年)。在1998年以前, LNG運輸船在中國的專利申請量非常少,處于技術萌芽期;緩慢發展期(1998年—2007年)。在此階段,LNG運輸船在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呈緩慢發展趨勢。滬東中華于1998年開始大型LNG運輸船的研發,并于2008年成功交付首艘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LNG運輸船“大鵬昊”號。此后,中國在LNG運輸船上的技術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期,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2015年達到申請高峰,年申請量共計458件。
LNG船在技術上要求極為苛刻,船體必須滿足承受40年抗疲勞的要求,船艙油漆要求保證25年壽命期。整個貨艙圍護系統分四層,兩層絕緣箱,其間加入兩層殷瓦鋼板。絕緣箱的主要材料為珍珠巖粉和木板,所用珍珠巖粉要求密度在85%~92%之間且不能吸水,木板要經過處理、蒸干,含水量不能超過8%,且整張木板中不得嵌入螺絲釘。“大鵬昊”采用保溫瓶原理,貨艙設計了半米厚的隔熱“內膽”,其中兩層絕緣箱內藏珍珠巖,能夠有效阻隔熱量傳遞。最關鍵的內層使用了含有36%鎳的殷瓦合金鋼板,它是一種非常“嬌貴”的材料,常溫下接觸到水或油8小時以內就會生銹,而且由于殷瓦鋼板厚度僅0.7mm,一旦生銹,整張都將報廢。因此LNG船施工現場必須配備具有除濕功能的空調,除了提供給施工者25%的新鮮空氣外,還要保證整個艙內干燥度保持在60%以上。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無意中接觸到油或水,殷瓦鋼在24小時內也會生銹,因此工人們施工時必須戴橡膠手套。
LNG船被譽為“世界造船之冠”,其公認的特點是“三高”:一是造價高。LNG船是全世界貨運船舶中造價最為昂貴的,“大鵬昊”一艘船的造價就高達1.6億元美元,相當于兩艘8600TEU集裝箱船的造價,比一架波音747客機還貴。二是技術難度高。天然氣在降低到零下163℃變成液體后,體積縮小到原來的1/600,LNG船在運輸過程中必須將它保持在零下163℃或以下,揮發率低于0.5%。三是可靠性要求高。“大鵬昊”投入使用后常年穿梭于中國至澳大利亞的航線上,年完成22個航次,要常年經受赤道西風帶的嚴峻考驗。 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LNG運輸船是造船業的明珠,能保證在零下163℃低溫下,像變魔術一樣把天然氣“壓”成液態,使其體積縮小到1/600,并具有超長距離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能力。“大鵬昊”的研發與應用,標志著我國已躋身世界LNG船制造領域的第一陣列,對于我國能源安全有重大意義。雖然中國進軍LNG運輸船市場相對較晩,技術研究也較晚,但發展迅速,自2008年“大鵬昊”號交付使用后,我國的LNG運輸船發展迅猛,已成為現階段緩解國家能源供需矛盾、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