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簡介 OLED(有機發光顯示器)技術是一種借助有機半導體功能材料將電能直接轉化為光能的技術。采用這種技術制備的有機發光顯示器具有結構簡單、厚度小、響應速度快、功耗低、視角寬、工作溫度低等優異性能,被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顯示技術之一,是國際上高技術領域的一個競爭熱點。2008年10月,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在江蘇昆山高新區舉行了“中國大陸第一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投產儀式,這是我國在顯示產業領城第一次依靠自主掌握的技術實現大規模生產。項目總投資超過5億元,已建成廠區總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擁有3000平米的潔凈車間,可實現年產1200多萬片小尺OLED顯示屏。該項目的生產技術全部由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獨立研發完成,并于2011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歷史背景 OLED因為具備輕薄、省電等特性,從2003年開始便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對于同屬數碼類產品的DC與手機大多還采用LCD屏幕,此前只是在一些展會上展示過采用OLED屏幕的工程樣品,還并未走入實際應用的階段,但OLED屏幕卻具備了許多LCD不可比擬的優勢。采用這種技術制備的有機發光顯示器具有結構簡單、厚度小、響應速度快、功耗低、視角寬、工作溫度低等優異性能,并可實現柔軟顯示的特點,被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顯示技術之一,是國際上高技術領域的一個競爭熱點。因此,大力發展OLED技術對推動電子產品領域、交通領域、工業控制領域、醫用領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歷程 清華大學從1996年開始從事OLED的基礎研究,并于2001年底成立了維信諾公司。2002年,維信諾公司在中國大陸率先建成了OLED中試生產線,并于2003年下半年實現了OLED屏及模塊的小批量生產和銷售。2008年,生產線實現量產,主要進行中小尺寸OLED產品的生產。量產后的OLED顯示器可以廣泛地應用到儀器儀表、工業控制、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航空航天、醫療儀器等領城。2009年下半年,維信諾公司根據市場狀況規劃建設了第二條OLED生產線。
2004年,清華大學開始承擔“神七”艙外航天服OLED顯示器的研發工作,該顯示器用于顯示航天員艙外行走時航天服的狀態數據。2008年10月,OLED技術正式應用于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航天員所穿著的“飛天”艙外航天服上,這是OLED技術首次應用于航天服。據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艙外航天服研究室主任劉向陽介紹,“飛天”艙外航天服的OLED顯示屏使顯示器更大、更薄、更省電、更能耐受高低溫,顯示色彩更艷麗,方便航天員查看。 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目前,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已申請154項國內外專利,其中中國發明專利120項、國外發明專利21項,已獲授權43項,包括6項國外專利。這些專利涉及OLED材料、器件結構、工藝技術以及驅動技術等。其中,部分關鍵專利技術已經應用于產品生產中,對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性能、降低生產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OLED大規模生產線的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通過多年自主創新,在新型平板顯示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國顯示產業由“中國制造”開始走向“中國創造”。該生產線的順利投產也為我國發展大尺寸OLED彩電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